在日常生活中,高血压困扰着众多朋友,一旦患上,降压药似乎就成了每日必备。但你知道吗?从中医的视角来看,高血压可不单纯是血压数值的问题,其本质是身体内部出现了瘀堵
身体为了冲破这些障碍,本能地给自己“加压”,这才有了高血压的表现。
所以啊,在中医眼里,高血压不是简单的“病”,而是身体的一种自我调节机制。
那要如何应对呢?
关键就在于调理身体,平衡阴阳,把引发高血压的根源解决掉,这才是治本的“王道”。
今天,就给大家分享倪海厦先生提到的三个调理高血压的中医方子。
一、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应对良方
临床上,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极为常见。
咱们先来看个实例,去年有位患者前来求诊,他一脸愁容地诉说,近半年来血压就像坐过山车,一直在 150 - 160/90 - 100mmHg 之间起伏不定。
这还不算完,身体的各种不适更是让他苦不堪言,时常被阵发性头痛“袭击”,眩晕感也如影随形,整个人变得急躁易怒,胁肋部位老是胀痛,晚上一躺到床上,失眠多梦就缠上了他。
期间,他也尝试服用过降压药,可效果不尽人意。在朋友的极力推荐下,他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了我,想试试中药的疗效。
仔细询问病史后得知,这位患者长期情志不舒畅,肝气郁结在体内,久而久之,就引发了肝阳上亢。
他所表现出的头痛、急躁易怒、失眠多梦,再加上舌苔薄黄,脉象弦等特征,无一不是肝阳上亢的典型征兆。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针对他的情况,我开出了这样一个方子:生地黄、当归、丹参 、地锦草、黄芪、川芎、红花。
365站群这方子可是大有讲究,目的在于滋养阴血,进而柔肝熄风,把那过于亢奋的肝阳给平抑下去。
其中,生地黄、当归和丹参就像是一场及时雨,为干涸的肝木送去滋润,滋阴养血,让肝脏能保持平和,不至于因“缺水”而亢奋失控;
地锦草与黄芪联手,发挥益气健脾的功效,加固人体的后天之本,让气血生化有源,源源不断地为身体补充能量,使气血充盈起来;
川芎和红花则肩负起活血化瘀的重任,它们就像勤劳的“管道工”,把血脉中的瘀滞清理干净,确保血液能顺畅流通,从根源上防止因血瘀而导致血压升高。
患者满怀期待地拿着方子回去,按要求服用了半月后前来复诊,脸上的阴霾散去了不少,开心地告诉我,头痛、眩晕这些恼人的症状减轻了许多,一量血压,已经下降至 140/85mmHg 左右。
看到初战告捷,我嘱咐他继续服用原方巩固半月。等到再次见面时,患者几乎像换了个人,症状基本消失不见,血压也稳稳地落在了正常范围。
不过,为了确保万无一失,我还是叮嘱他后续要继续服用一段时间巩固疗效,同时一定要注意日常饮食的调养,保持情绪稳定,定期复查血压,可别让这好不容易降下来的血压又“反弹”回去。
二、从肾入手,降压固本
中医讲,肾为先天之本,它藏精生髓,还掌管着水液代谢,对于维持血压稳定那可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当肾脏功能出现问题,无法正常涵养肝木时,也容易引发高血压。
有这样一个调理方子:首乌、寄生、生地、枸杞、龟板、石决明 。
在这个配方里,首乌和生地率先发力,它们补肾益精,如同给肾脏注入一股强大的能量,填补亏损的肾阴,让肾水充足起来,如此一来,就能涵养肝木,避免肝阳上亢的情况发生;
寄生和枸杞紧随其后,强筋骨、补肝肾,进一步助力肾水滋养肝木,让肝肾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;
龟板和石决明更是有着神奇的“魔力”,它们能够滋阴潜阳、重镇安神,就像是一双有力的大手,直接把上亢的阳气拽回原位,对于高血压引发的头晕目眩、失眠等症状,有着立竿见影的改善效果,让患者能重新找回清爽的感觉。
三、清肝泻火,为血压“降火”
还有一类高血压患者,体内肝火旺盛,气血不畅,这时候就需要清肝泻火,调和气血了。
方子如下:钩藤 、罗布麻、夏枯草 、桑寄生、川芎、野菊花、黄芩。
这组药材搭配在一起,各显神通。钩藤、罗布麻和夏枯草如同夏日里的清凉之风,轻轻拂去患者心头因肝火而产生的烦躁与不安,它们清肝热、平肝阳的本事一流,能迅速扑灭体内的肝火;
桑寄生和川芎默契配合,补肝肾、调气血,让原本阻滞的气血重新流动起来,顺畅无阻,避免因气滞血瘀而让高血压的病情雪上加霜;
野菊花和黄芩则发挥清热凉血的专长,对于高血压引起的心律失常、肢体麻木等症状有着良好的疗效,就像给身体的“电路”和“神经”做了一次精细的检修,让一切恢复正常运转。
不过,在这里要郑重提醒大家,中医讲究辨证论治,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是独一无二的,这些方子仅供参考,切不可盲目照方抓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