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

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,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!

养生云知识

食疗方案 有医说医001:中药用量之秘:量变引发质变,精准用药是关键在中医的浩瀚智慧中,药物用量的微妙变化往往决定着药效的发挥与疾病的转归。中
发布日期:2025-01-16 17:22    点击次数:60
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
中药用量之秘:量变引发质变,精准用药是关键在中医的浩瀚智慧中,药物用量的微妙变化往往决定着药效的发挥与疾病的转归。中药的最大秘密之一,便在于其用量之精准与变化。不同的药物,在不同的剂量下,可展现截然不同的功效,此乃中医用药之精髓所在。本文旨在探讨中药用量对药效的影响,以期为中医爱好者及从业者提供参考。一、生杜仲:腰痛之克星,剂量需足生杜仲,性味甘温,归肝、肾二经,具有补肝肾、强筋骨、安胎之效。在治疗腰痛时,其用量需达到30克以上,方能充分发挥其补肾壮骨、强健腰膝的作用。若剂量不足,则难以达到预期疗效。二、茯苓:利尿消肿,剂量是关键茯苓,味甘淡,性平,归心、脾、肾经,有利水渗湿、健脾宁心之功。当茯苓用量超过30克时,其利尿作用显著增强,适用于水肿、小便不利之症。若剂量过小,则利尿效果不显。三、元胡:止痛安神,剂量有别元胡,又名延胡索,味辛、苦,性温,归肝、脾经,有活血、行气、止痛之效。其用量在10克以下时,主要发挥止痛作用,适用于各种痛症;而当用量增至30克以上时,则可安神定志,用于心悸、失眠等神志不安之症。四、川芎:引经治痛,剂量需酌川芎,味辛,性温,归肝、胆、心包经,有活血行气、祛风止痛之功。川芎用量在10克以下时,主要作为引经药使用,引导其他药物直达病所;而当用量超过10克时,则可治疗头痛、血瘀等症状。五、白术:健脾止泻与益气通便,剂量有别白术,味甘、苦,性温,归脾、胃经,有健脾益气、燥湿利水、止汗、安胎之效。白术用量在10克以下时,主要发挥健脾止泻的作用;而当用量达到30克以上时,则可益气通便,治疗便秘之症。六、柴胡:升阳疏肝与退烧,剂量各异柴胡,味苦、辛,性微寒,归肝、胆经,有和解表里、疏肝解郁、升阳举陷、退热截疟之功。柴胡用量在3~6克时,主要发挥升举阳气的作用;10~15克时,可疏肝理气,治疗肝气郁结之症;而当用量增至15~30克时,则可退烧,用于外感发热之症。七、半夏:降逆和胃与化痰散结,剂量有别半夏,味辛,性温,有毒,归脾、胃、肺经,有燥湿化痰、降逆止呕、消痞散结之功。半夏用量在10克以下时,主要发挥降逆和胃的作用;10~30克时,可化痰散结,治疗痰饮之症;而当用量超过30克时,则可安神,用于心神不宁之症。八、红花:养血活血与破血,剂量决定红花,味辛,性温,归心、肝经,有活血通经、祛瘀止痛之功。红花用量少时,可养血;用量适中时,则活血;而当用量过多时,则可破血,用于血瘀重症。九、薄荷:疏肝解郁与疏风清热,剂量有别薄荷,味辛,性凉,归肺、肝经,有疏散风热、清利头目、利咽透疹、疏肝行气之功。薄荷用量在3~6克时,主要发挥疏肝解郁的作用;而当用量增至15~20克时,则可疏风清热,治疗风热感冒之症。十、桂枝:温通阳气与温经散寒,剂量有别桂枝,味辛、甘,性温,归心、肺、膀胱经,有发汗解肌、温通经脉、助阳化气之功。桂枝用量在5克以下时,主要发挥温通阳气的作用;而当用量超过10克时,则可温经散寒,治疗寒凝血脉之症。十一、厚朴:通气与通阳,剂量决定厚朴,味苦、辛,性温,归脾、胃、肺、大肠经,有燥湿消痰、下气除满之功。厚朴用量小时,主要发挥通气的作用,用于腹胀满闷之症;而当用量增大时,则可通阳,治疗阳气不通之症。十二、丹参:凉血活血与安神助眠,剂量有别丹参,味苦,性微寒,归心、肝经,有活血祛瘀、通经止痛、清心除烦、凉血消痈之功。丹参用量在10克以下时,主要发挥凉血活血的作用;而当用量达到30克以上时,则可安神助眠,治疗失眠多梦之症。十三、细辛:治风寒与止痛,剂量有别细辛,味辛,性温,归肺、肾、心经,有解表散寒、祛风止痛、通窍、温肺化饮之功。细辛用量少时,主要发挥治疗风寒感冒的作用;而当用量增大时,则可止痛,用于各种痛症。十四、黄连:健胃与开胃,剂量有别黄连,味苦,性寒,归心、脾、胃、胆、大肠经,有清热燥湿、泻火解毒之功。黄连用量小时,主要发挥健胃的作用,用于胃热炽盛之症;而当用量增大时,则可开胃,促进食欲。综上所述,中药用量之秘,在于其精准与变化。不同的药物,在不同的剂量下,可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功效。因此,中医在用药时,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、体质及药物的特性,精准把握用量,以达到最佳疗效。

图片

站群论坛365站群VIP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